他們才是當今青少年應當追的星!
原題:科技成就精彩 創新引領未來
2016年11月25日,國務院就《關于建議設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的請示》做出批復,同意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30日設立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技界從此擁有了屬于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之所以選擇每年5月30日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是因為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發出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號召。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樹立了我國科技發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以此為標志設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旨在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牢記使命責任,切實擔負起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作用,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瞄準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創新報國,引領中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今年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圍饒中國老科協“銀齡行動、科技為民”主題活動要求。上海老科協組織開展了“協會科技工作者日”活動。5月30日下午2點以線上騰訊會議方式,舉辦了“科技成就精彩,創新引領未來——講科技領域英雄的好故事”講座。張美華老師首先講述了《屠呦呦和她的專家團隊》的故事,屠呦呦教授發明青蒿素的靈感來自于中醫古籍《肘后備急方》中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及服之”。在屠呦呦教授探索實踐、不懈努力和默默無聞的專業團隊共同努力下,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為此屠呦呦獲得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諾貝爾科學獎項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2017年1月9日還獲201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020年8月11日,榮獲共和國勛章。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主席令,授予中醫人屠呦呦“共和國勛章”。
中草藥——青蒿
屠呦呦教授研究發明青蒿素
2015年屠呦呦教授成為中國首位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女性。
接著朱文清老師講述了《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的故事:孫家棟的一生充滿傳奇,其作為中國衛星之父,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一,從事航天工作60年來,主持研制了45顆衛星。擔任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總設計師,實現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和應用。作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 ,樹立了我國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他是風云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北斗二號衛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高級顧問,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科院院士。
孫家棟主持我國第一顆衛星
孫家棟參與我國第一枚導彈
長征二號火箭成功發射第一顆遙感返回式衛星
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
第一顆探月衛星
1967年,孫家棟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技術負責人。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孫家棟就是“東方紅一號”的總體設計者,那年,他41歲。三年前38歲的他,“被選擇”到了剛組建的由錢學森擔任院長的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總體設計工作——這不是他的專業。但那是一個“黨叫你干啥,你就干啥”的年代,“國家需要你去搞衛星,你就去,就是這么簡單!”
從此開啟了他的衛星之路,進而一發不可收拾,包括很多個第一: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科學實驗衛星、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第一顆通信衛星、第一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第一顆資源探測衛星、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第一顆探月衛星……2009年4月15日,孫家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加指揮的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發射任務又一次獲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自主研制發射的第100個航天飛行器,這之中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師或工程總師的就有29顆。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以來的全部過程。他動情地說:“搞了一輩子航天,我已經愛上了航天,這輩子都不會離開了?!?/p>
1999年,孫家棟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孫家棟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孫家棟“共和國勛章”。
張美華老師在講述屠呦呦教授故事時,網絡連接設施出現故障,其心急如焚,氣喘噓噓趕到鄰居家,連接好網絡設施,使中斷15分鐘的騰訊會議講座即時恢復。80歲高齡的朱文清老師為了確保講好故事,其提前四次進入騰訊會議室試講,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負責地做好講故事的前期準備工作,受到了會員們的好評。
上海老科協在全國科技工作日舉辦“講科技戰線英雄的好故事”,其宗旨是努力營造尊重人才、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獻身科學的良好氛圍和社會風尚。
6月3日,上海老科協電子委主任、老科協科普講師團講師柴忠余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元宇宙與我們的生活》線上科普講座。元宇宙是利用VR設備來構建了一個龐大的虛擬世界,元宇宙是人類數字化生存的最高形態,元宇宙也是人的社會、舉辦人的世界,只不過,它是人的虛擬社會、數字世界。當你坐在家中,可以利用VR線上外賣、運用VR線上逛街,能給我們的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中國元宇宙第一個城市基地已在杭州啟動,在如今5G與大數據、AI等技術場手段支持下,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個嶄新的元宇宙世界就會呈現在我們面前。元宇宙對未來人類數字化生活的改變,以及未來對各行各業的人們所帶來新的啟發,人與物之間的信息鏈接,都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呈現?!霸钪?”讓參與者可以體驗更為豐富多彩的人生,人們幸福感加一點品質的生活,人類將重新審視自己未來生活的意義。柴忠余老師元宇宙頗具前沿的科普講座引起了老科協會員極大的興趣。
上海老科協舉辦“科技成就精彩,創新引領未來”的中國科技工作者日講故事和講座活動,就是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彰顯老科技工作者崇高品質;通過介紹元宇宙前沿的高科技數字化趨勢和內容,動員廣大會員面對新時代,立足新時期,為科技創新、宣傳科普、科技為民、助推科技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余熱,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